7月24日,上海出台《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为“健康服务业50条”,也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首个省级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新政中大量内容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涵盖税收、医保、人才等各个方面。
最为业内所关注的,是新政中的突破性改革措施:放宽规划限制,即先行放开100张床位及以上的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全科诊所和中医诊所规划限制。这意味着,社会办医疗机构将摆脱过去“被规划”的命运。
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院长张澄宇作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代表,在本次新政编制时参与了向政府提建议的环节。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对社会办医支持力度最大一个文件。过去社会办医院要全部纳入区域卫生规划,要在每千人床位数的通盘考虑下,管控民营医院是否能够开放。而新政在设置门槛“100张床位”的同时,也打开了大门。
鼓励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
“上海‘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所以上海也在尽力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医院和学科。未来会吸引上海之外的患者,更希望能吸引国际上的病人。”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闻大翔告诉记者。
此次的上海新政,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细分领域,投资建立品牌化专科医疗集团;以“名医、名术”为核心,鼓励发展各类特色诊所。积极支持公办、民办医疗机构联动发展,鼓励双方在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协议合作关系。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联合体建设等。
目前,上海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有2240家,包括医院188家,门诊部1070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中心59家,诊所763家,核定床位2.1万张,占全市的17%。
针对引起业内较大反响的“放宽规划限制”,张澄宇向记者表示,假如某区域无法满足百姓多层次的就医需求,但每千人床位数已达标,过去的规划限制就阻止了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进入,患者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