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上海市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上海市学校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8-31 08:58:08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及形势分析

  (一)主要成效

  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十二五”是本市学校节能环保工作全面启动、有效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上升控制指标实际完成为5.3%(市政府考核目标为<10%);2015年能耗总量为37万吨标准煤(市政府考核目标为<46万吨标准煤)。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使用日趋合理。教育系统的主要能源资源消耗包括电力、燃气、汽柴油、煤炭及水等,其中83.59%的能耗为电力消耗,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耗占比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依照上海市地方标准《上海市高等学校建筑合理用能指南》,纳入市级节能工作考核范围的61所高校,用能合理程度达到优的占比为58%。

  节约创建有序推进,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十二五”期间,本市共有9所高校创建成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99所各级各类学校创建成为“上海市节约用水单位”,其中20所学校创建成为“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单位”。学校节能减排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二)工作进展

  1.立足长效,加强学校节能环保工作顶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学校节能环保工作制度建设。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水平衡测试和专项规划等科学管理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节能环保制度的引导和规范。先后编制学校节能指标分解考核、合理用能评估、节能项目资金使用、节能基础能力建设等制度规范和地方标准达16项,初步构建了学校节能环保系统性制度保障体系。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能效公示和用能、用水定额管理,为提高学校节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奠定了扎实基础。

  2.转变职能,调整学校节能环保工作监管模式。以依法治教为原则,推进学校节能环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市教委全力提高对学校节能工作指导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会同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先后组织实施三批学校能源审计,审计高校39所,中等学校9所,审计建筑面积达617.75万m2,被审计建筑类型实现全覆盖。在学校能源审计工作基础上,组织上海高校能源审计后续成果利用评估。通过能源审计和后评估工作,基本掌握了学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规律和水平,推进了学校节能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学校节能监管和节能考核体系建设,在学校节能环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提升能级,优化学校节能环保工作管理水平。以监测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节能环保工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市教委按照“对接全市监测平台,兼顾教育系统需求”的原则,把高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纳入教育信息化规划十大重点项目,先后投入8000万专项资金,初步完成“上海高校节能环保市级监测平台建设”,并累计支持40所高校推进校级节能监管平台建设。通过分项计量和信息平台对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节能监管体系的大数据资源,构建学校能源资源计量、能耗统计、监测预警和核查评估的学校能源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

  4.加强引导,推进学校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建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动力,推动节能环保项目示范化建设。结合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的需要,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引导100余项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和LED照明等学校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本市高校累计投入节能环保改造专项资金17.82亿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132.04万m2,建设充电桩219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13个,日处理量达到6.66吨。同时,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校企合作),鼓励高校利用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推进学校节能工作,累计开展26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校企合作)项目,年节约2210吨标准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围绕重点,开展学校节能环保宣传培训工作。以形成合力为目标,推动学校节能环保宣传培训专业化建设。“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节水型学校”建设,组织低碳校园实践、光盘行动和绿色建筑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本市高校累计开展节能环保宣传43.95万人次。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市场和行业组织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多层次、专业性学校节能环保培训体系,累计组织节能培训40919人次,内容覆盖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节能技改、节水工作、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新能源应用等领域。

  (三)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节能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但具体推进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

  节能环保工作与教育核心工作的融合度有待提高。学校教育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广大师生增强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方法,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学校节能环保工作与教书育人目标融合的密切度仍需进一步提高。高校作为社会文化引领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学校节能环保工作与产学研优势,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学校节能环保工作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受到自身学科、基础条件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别学校在开展节能环保实践与教育工作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同类学校之间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理解及重视程度不同使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也存在不平衡。学校节能环保工作普遍存在运维管理薄弱的特点,需要加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整体性规划和全过程设计,实现建(改)管并重,全面有效推进学校节能环保工作。

  学校节能环保工作的专业性亟需提升。校园节能环保工作涉及电力、机械、能源动力、环境、管理、法律、财经等多学科的交叉应用,对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的节能环保工作已经逐渐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如由第三方专业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借助社会的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开展节能环保工作,可以较好地实现成本集约,提高效率。然而,学校的节能环保工作目前还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及学校自筹,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在节能环保管理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以及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外部因素的影响。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提出力争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已确定要做到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在节能低碳发展方面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上海市提出“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25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2.5亿吨以内。作为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对学校节能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和共识正在逐渐加强,《上海市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2020年将学校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上升率控制在5%以内、学校能耗总量控制在42.9万吨标准煤以内,这些外部因素是学校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与现实压力。

  内部因素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本市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将进一步加大;随着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以及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更加频繁,作为学校能源消费的主体,在校生结构将进一步调整,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推进,部分学校所承担的科研工作不断加强,耗能强度高的实验室建筑占比逐渐增加;基于人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实训条件将进一步提升;校园与社区的交融日趋增强,校内资源服务社会的频率不断提高。上述因素迭加都将会对学校能源使用强度和环境控制产生深刻影响。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贴近广大师生需求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为导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能源效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四个率先”,全面落实节能环保战略方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坚持把综合协调、整体推进作为基本方式,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用能特点,研究制定不同节能目标、能耗标准和政策措施;加强学校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学校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

  2.完善体制、强化考核。坚持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作为基本原则,更好地发挥政府配置能源资源的政策引导作用,健全学校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完善能源资源定额标准制度和合理用能指南体系,实现学校节能环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学校节约能源资源和宣传教育的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并落实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强化考核作用。

  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坚持把管理创新、技术革新作为节能环保的基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学校节能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学校节能技改服务工作。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挥新理念、新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学校节约能源资源注入活力。

  4.发挥合力,共建共享。扩大节能环保与教育工作的融合程度,形成政府、学校、师生、社会组织和节能服务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收益的“五位一体”模式。倡导绿色校园人人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理念,加强和扩大对师生的节能环保教育,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和社会教育,真正形成节能环保从“教育零公里”抓起的氛围。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学校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公共机构先进水平,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持续上升,校园碳汇能力进一步增长,节能环保教育影响力持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支撑教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具体目标

  到2020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15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能耗总量不超过42.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超过83.9万吨,节能低碳基本知识知晓度达到85%以上。

 
  三、“十三五”重点工作

  (一)生态文明教育工程

  建立健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基本建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制定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行动计划和实践大纲及生态文明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专家库和社会公益组织名录,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的校园生态文明教育队伍。支持约100个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生态文明教育组织网络。确立100个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特色鲜明、规模互补的多元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互动体系。完善和提升“上海学校节能环保监测平台”功能,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信息平台和传播体系。

  (二)低碳出行工程

  统筹优化学校资源和师生出行需求,大力发展学校绿色交通。完善校园非机动车和慢行交通网络,推广校园自行车公共租赁模式,合理布局公共租赁网点,优化校园慢行交通环境。支持建立全市学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协调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体系。推进学校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发展,鼓励第三方参与学校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平台的建设,新建850个学校新能源车充电桩。完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网点的布局,新增50个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网点。大力推广学校公共用车采用新能源汽车。

  (三)清洁能源工程

  进一步优化学校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学校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实践应用。以“互联网+”为抓手,探索多能互补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鼓励学校或集中连片学校开展“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中心试点建设。探索试点校园风光互补、平改坡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广热泵技术,鼓励学校结合学生生活、教学实验和食堂运行等热水需求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实施地源、水源和空气源热泵项目,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学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

  (四)绿色建筑工程

  提高校园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推动学校落实工程建设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求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推广新建筑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和遮阳技术,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项目推广实施装配式建筑。结合老旧建筑修缮,推进学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50万m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动和落实新建和既有改造建筑的室内环境第三方检测评估工作,确保学校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推动学校建筑集中空调、照明等重点用能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实施学校20000m2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计量和能耗公示制度。推进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建设,提升数据中心节能环保水平。严格落实学校建筑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开展学校建筑能效对标研究和评价试点工作。

  (五)节约资源工程

  优化校园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布局,严格遵守土地规划,节约集约使用校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学校地上、地下空间资源。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和强制淘汰制度,优先采购高效、节能、节水、节材产品,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目录产品。推进学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和使用。推广学校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倡导采用电视、电话的会议方式,减少使用纸杯、塑料袋等一次性办公用品,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资源再生产品。推进校园反对食品浪费行动,加强学生食堂精细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降低食材损耗率。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六)节约用水工程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学校用水定额管理。“十三五”期间,在巩固本市已有节水型学校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100家节水型学校建设,本市高校和寄宿制中学节水型示范学校比例不低于25%。与市水务局联合开展节水型学校复评工作;月用水量3000立方米以上的学校应按周期每五年开展一次水平衡测试,加强学校用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二级表计量率达到97.5%。推动学校开展内部用水实时监管网络系统建设,切实把水耗纳入学校节能监管体系,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现象;鼓励学校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推动各学校因地制宜地拓展河道水及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途径,鼓励学校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和雨水收集等建设工程。

  (七)循环经济工程

  促进校园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备条件的学校要安装餐厨废弃物源头减量和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立学校资源回收利用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循环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实践,引进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学校资源循环应用,推进校园废旧电子产品、学生生活用品等循环综合利用,推广应用智能型资源自动回收设备。支持学校二手书循环使用体系建设。

  (八)生态环境工程

  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和校园绿化建设。试点绿地低碳功能评估优化工程。推广学生食堂安装节能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和油水分离设施,保证油烟排放达标和油水回收与排放规范。加强校内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控制,将扬尘、烟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方案纳入施工企业相关合同和考核内容之中,创建绿色校园施工工地。加强校内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提高校园道路保洁率和保洁质量。推进《上海高校实验室能效提升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的发布实施,切实改善实验室空气环境质量。推动学校建筑设备、机房等采取消声、隔振及减振措施,减少校园噪声及振动干扰。推进校园土壤、水质和空气环境的监测研究。
 

  四、保障机制

  为确保“十三五”学校节能环保工作总体目标的实现和相应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并完善以下六大保障支撑体系:

  (一)组织管理体系。2017年前落实重点用能高校节能管理职能部门及专业队伍建设;2018年前完成全市高校和各区教育部门节能环保工作架构建设,实现节能管理网络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建立上下贯通、左右互联的学校节能环保组织管理体系。

  (二)监测考核体系。明确目标责任和考核标准,结合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审核、能源审计、能耗公示、水平衡测试、节能监察、合理用能评估等专项工作,全面评价学校节能环保工作成效,强化第三方评估和社会监督。“十三五”期间,全市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学校现场考核率达100%,区教育主管部门节能工作推进情况考核率达100%。

  (三)制度标准体系。一是政府规范性标准体系:涉及对学校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政府主导,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制订。二是行业指导性标准体系:加强对学校节能环保产业的宏观引导,鼓励有条件学校、行业组织和企业制订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到2018年基本建立一整套适应上海学校节能环保管理需求的制度标准体系。

  (四)技术支撑体系。在学校节能技改案例基础上,组织编写学校节能减排适宜技术节能产品应用目录清单。编制节约型学校、节水型学校创建指南,涵盖可再生资源、新能源的技术特点、实施条件和风险控制等信息。建立节能环保专家名录库,为学校的节能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五)宣传培训体系。每年组织500人次以上的节能环保专项培训,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节能环保知识远程培训。“十三五”期间,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学校能耗统计人员、节能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人、相关物业服务单位节能工作负责人参训率达100%。

  (六)市场服务体系。完善节能环保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探索产、学、研、教、管协同应用模式,助推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2017年建立学校节能环保服务咨询机构数据库,2018年前试点推进“互联网+节能管理”的服务模式,提升节能咨询便捷性和针对性,到2020年初步建立适应上海学校节能管理需要的市场服务体系。

上一篇: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
下一篇:上海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