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据的拥有者,政府手里的数据必须加大开放和共享力度,为社会和企业所用;而作为监管人,政府在与企业合作时,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苛求企业做不到的事,甚至要求企业泄露核心商业数据。”在5月21日举行的上海“四新”经济首次主题沙龙上,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建议,在互联网时代发展“四新”经济,信息的共享十分重要,政府应制定类似数据开放的“负面清单”等制度,让沉睡的数据放大价值。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阐述了“四新”经济的内涵。他认为,“四新”经济应该是去政府主导产业定位模式,变“规定鼓励领域、设定资金扶持政策”为只提出“四新”方向,变企业跟着“市长”走为跟着“市场”走。同时,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不设定统计口径,不锁定发展内容,不固定推进模式和方法,突出市场基础性、企业主体性的作用。
“四新”经济具有融合性、动态变化性、轻资产性、需求主导性等特点。专家建议,“四新”经济的发展要通过“产业联盟+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新模式,打造自然天成的“热带雨林型”产业生态系统。
首先要加快建立由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的创新联盟,培育创新团队和人才,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创新链。其次,探索设立“国家四新经济实践区”,在张江高新区试点建设“四新”经济创新基地,打造一批“四新”经济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地。同时,推进“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和相关教育机构,建设“四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逐步拆解“四新”企业体制性障碍的藩篱。
杨浦区区委书记诸葛宇杰以杨浦区为例表示,面对当前“四新”经济在融资、人才服务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杨浦提出要用“三植”助推“四新”发展。一是用“移植”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二是用“种植”解决从小到大的问题,三是用“繁殖”解决从少到多的问题。未来杨浦将打造“大创智天地”,利用老厂房老园区,加强功能改造和创新。同时,以大学路为依托打造“大学路金三角创新创业带”,将杨浦打造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的“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承载区”。
面对“四新”企业多为轻资产、融资难的现状,上海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认为,解决“四新”企业的资金问题,不能过分依赖银行。没有抵押,短期没有盈利的企业,必须更多的依靠社会资本,而面对主板和创业板的高门槛,众多的中小“四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如今日益完善的国内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场外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