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上海更美好的生活如何演绎?
6月7日,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开始了首场研讨。来自长三角区域和上海社会各界的学术专家和社会公众就“2040上海大都市空间发展战略”建言献策,与会专家和公众代表一致认为:上海2040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不能仅仅局限在上海行政区域内考虑,而是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胸怀,融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的视野来整体考量。
提升腹地辐射能力
上海2040年的城市发展目标和空间战略,如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要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和中国(上海)自贸区发展战略指引下,着力构建与长三角世界级城镇群和上海全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最近召开的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上明确,上海城市发展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大都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民认为,上海建设全球性城市,不能忘了基础在哪里。全球经济日益呈现一体化、网络化,全球经济是由多层次的网络结点、各级中心城市来管理和控制的。长三角区域是上海直接的腹地,上海发展到今天,因为有南京、杭州以及苏锡常、嘉兴、宁波这些第二级重要城市支撑。赵民认为,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把上海放在长三角这个更加广域的空间中来考虑,上海的发展、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都必须考虑这个区域的整体状况、整体需求,更多考虑与周边地区的互动、联动和协同。
“跨国公司驻扎上海,其实不仅仅是做上海的业务,进入上海以后,它的服务可以到苏锡常、南京,可以到其他腹地。”赵民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应该能有效组织国内网络中的城市和腹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因为只有具备了国内、区域联系和服务职能,才能吸引国际要素。
加强区域规划衔接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邹军认为,我们现在提的是“上海大都市空间发展战略”,本质就是都市区。都市区应当由一个和多个中心城市,以及与其社会、经济紧密关联的临近城镇共同组成;空间上是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需要协调发展的区域。
邹军说,现在,上海已经有居住组团在江苏、浙江出现,未来可能会更多,这会是一个趋势,未来生产服务业等产业也会转移。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全市陆域面积40%,这是放在自己市域范围内平衡下的数据;如果把用地平衡、功能协同的视野放到整个都市区,甚至更大的范围,就有可能找到更好的用地平衡空间。因此,无论是交通规划,还是生态规划等,都需要放在长三角整体区域范围内,做好前瞻性研究和衔接。
需要一个开放心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上海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融入长三角的整体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认为,我们现在要考虑上海21世纪40年代的规划,一定要有一个开放心态。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市民,还有流动人口、投资者、游客,他们都是这个城市所要服务或者影响到的人群,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
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宁越敏表示,以前的城市规划,很宏伟,但是未来的规划,可能要走向中观尺度。这种中观尺度的规划,应该是以混合利用、多样功能为主导,目标是要提升集约度,复合多元。这种混合利用,和整个交通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系列研讨会共分11场,将分别聚焦大都市空间发展、城市规模、目标定位和创新能力发展、产业转型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气候变化和城市安全、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等多个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相关的重大战略议题展开广泛的咨询和研讨,这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门做规划”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