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发展基础,把握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暠期间,上海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三二一产 业融合发展暠的方针,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 业结构基本形成。
1.服务业增长快 于 全 市 经 济,成 为 上 海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914.5亿元, “十二五暠期间年 均增速达到9.7%。与2010年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 值的比重从57.3%提高到67.8%,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际 到位金额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的比重从79.4%提 高到86.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 72.7%提高到84.8%。同时,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 2 — 比重超过60%,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2.服务业重点领域平稳增长,新兴领域加速成长。金融业、商 贸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5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 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10的52.8%提高到2015年 的63%。服务业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态势良 好,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4%,电子商务2015年交易额达 到16452亿元,同比增长21.4%。
3.“四 个 中 心暠加 快 建 设,城 市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不 断 提 升。 “十二五暠新增各类金融机构429家,金融市场交易额比“十一五暠 末增长了2.5倍,金融市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 规模的比重达到18%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 全球第一,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三,国际旅客吞吐量占 全国机场的三分之一。率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服务贸易进 出口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7.6%,大宗商 品“上海价格暠加快形成。
4.服务业布局不断优化,集聚发展格局逐步完善。中心城区 服务业发展能级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郊区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快速 发展。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等标志性区域 的大型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 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服务业集聚区蓬勃发展,产业集 聚效应日益凸显。
5.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率先开展 — 3 — 服务业部分领域营改增试点。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 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暠)制度创新,实施金融、航运、商贸、 文化、社会、专业服务等六大服务业领域开放措施。深化推进国家 和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 经验。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暠时期,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上海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 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全市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机遇,也有 不少新挑战。
1.全球科技革命和国内消费升级为服务业发展带来诸多机 遇。现代信息、互联网、生命科学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引领全球产 业加速、跨界融合发展,促使服务业模式和业态日新月异,为服务 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一带一路暠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 施,以及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 空间;国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文化创意 与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 政策举措的出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保障;深化推进上海自贸 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科创中心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 动力。
2.有效供给不足和能级水平不高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挑 战。当前,上海人口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与居民消费需求不断 — 4 — 升级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 足,房地产市场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凸显,研发设计等新兴领域 规模不大、比重不高。服务业发展存在区域间不平衡,郊区服务业 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驱动和支持作用不足, 科技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上海服务业知名品牌数量 少、国际化程度不高,缺少规模化、专业化的核心企业,与国际大都 市在集聚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总部等方面差距明显。服务业体制 机制改革仍需深化,政府对新兴服务业的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完 善,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过高,部分领域行业垄断依然存在、市场开 放度不够。
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上海服务业迫切需要抓住 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巩固发挥服务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能级水平。